責任編輯:徐坤杰
趙懷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設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從正義的視角來看,共同富裕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正義的基本要求。推進當代中國共同富裕進程應該注重從馬克思正義觀中尋得現實啟示。
在馬克思之前,人們關于正義的思考都隱含著一個關鍵的前提,即物質匱乏。馬克思認為,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正義問題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的。他認為集體財富的充分涌流是從根本上解決正義問題的基本前提。這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發展對于解決正義問題具有決定性作用。他指出,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物質極大豐富就一定能夠帶來正義的實現,但是沒有物質極大豐富作為前提,正義問題的解決總不可能徹底。從這個意義上講,物質匱乏的解決是正義實現的必要條件。這就是馬克思的生產正義觀。
馬克思的生產正義觀與西方傳統正義觀有著本質不同。西方傳統正義觀的關注點在“得其所應得”中“得”的方式,而馬克思的生產正義觀的關注點則在于“得”的對象從何而來。這也就是說,面對西方傳統正義觀的困境,馬克思立足的是作為困境根源的經濟基礎層面。這是一種典型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物質匱乏問題的解決絕不能依靠理論家創造的幾個虛幻概念,而只能求諸生產力的發展。
盡管馬克思強調生產對于解決正義問題的決定性地位,但是馬克思也有條件地承認分配對促進正義實現的重要作用。完整的馬克思正義觀兼有生產和分配兩個視角。這種正義觀對于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價值。
第一,牢牢把握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發展這個基本物質前提。沒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豐富發展,共同富裕的推進就如沙灘上蓋房子,根基不穩,終會地動山搖,難以持續。實踐已經證明,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是促進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的有效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偉大進程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思維,不能以推動共同富裕的崇高價值目標為名,罔顧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搞運動式的均貧富。始終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借助市場機制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第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馬克思的生產正義觀認為物質財富對于解決正義問題發揮著根本決定作用,并著重強調了集體的物質財富。這就要求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讓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石更加穩固。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同時,還必須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鼓勵勤勞致富、合法經營致富,積極倡導先富帶動后富。
第三,秉持人民利益至上這個根本價值立場。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共同富裕的偉大進程,不能以物質相對匱乏為借口,任由貧富分化自然發展。始終秉持人民立場,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共同富裕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動分配方式的合理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以更加務實的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這個基本工作方法。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循序漸進。作為共同富;厩疤岬纳鐣镔|生活條件的完善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一個長期的自然歷史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對推進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政績而罔顧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而應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動共同富裕。
第五,樹立富裕標準由低到高動態變化的辯證思維方法。共同富裕的標準會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日趨豐富完善而不斷提高。這就決定了現階段推動共同富裕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認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把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不能好高騖遠,定過高的目標,作無法兌現的承諾,防止陷入“福利主義”的陷阱。
質言之,馬克思的正義觀啟示我們,推進共同富裕進程,既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把握發展這個根本前提,也要秉持人民立場,不能視產生于物質相對匱乏條件下的貧富分化為永恒存在,而要以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共同富裕偉大進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責任編輯:徐坤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币[詳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詳細]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化危為機、把握機遇,最根本的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詳細]
中華文明在數千年的發展史中,以豐富的經濟現象、經濟實踐與經濟觀念,孕育創造出長期領先世界的經濟成就和經濟思想,民本經濟觀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古代民本經濟觀歷史超越和時代升華的最鮮明體現。[詳細]